• 新闻中心
  • 活动剪影
甬城银发族的文艺范生活
来源:宁波老年大学    发布日期:2017-07-26 15:10     作者:宁波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以艺术的名义 诗意地栖居

甬城银发族的文艺范生活

    九月是开学的季节,当孩子们背着书包跨进校园的时候,甬城的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中心也迎来了一批“银发”新生。这些老年学生中,有人学书法,有人学绘画,有人学摄影,有人学舞蹈,有人学诗词,有人学戏曲,有人学声乐……

  在衣食无忧、冷暖不愁的今天,老人们有了更高的追求———参加艺术培训,通过艺术活动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获得诸多的美的享受,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愉悦。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群用艺术点亮晚年生活的银发族。他们或坚持练功塑造优美舞姿,或走上T台展现靓丽服饰,或按下快门记录生活瞬间……和年轻人不一样,银发一族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当他们投入到艺术活动中去的时候,他们有更高的专注度和更大的热情,给老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实现了老有所乐的诗意的栖居。他们以艺术的名义,扩大社会交往,张扬兴趣爱好,从而再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即便是步入耄耋之年依然充满人生的华彩。

      1

                “摄影逼着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赵阿姨 72 学摄影已有14

  93日,也就是接受采访的前一天,72岁的赵阿姨刚刚结束为期10多天的欧洲5国摄影采风。记者发现,眼前的赵阿姨头发斑白,但精神抖擞,聊起关于摄影的种种兴致盎然。

  赵阿姨很低调,不愿意透露自己名字。她说她与摄影“结缘”已有14个年头。为什么会与摄影结缘?那得从1998年赵阿姨退休后说起。退休后的赵阿姨过起了“文艺范”的生活,她经常去看各种展览,其中一些摄影展给她的触动很大,“那些摄影展中的照片,常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与此同时,她还常常与老伴一起去旅游,每到一处,饱览了大好风光后,她总是遗憾“不能把这些大好风光都留下来”。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促使赵阿姨走上了学习摄影的道路。

  2000年,赵阿姨报名参加了市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当时学的还是胶卷相机,如何冲洗照片等最基础的东西都学过。”渐渐地,赵阿姨掌握了摄影的基本技能。

  如今回想起14年学习摄影的过程,让赵阿姨难忘的是一次次去外地采风的经历。刚开始,赵阿姨拉着同样喜爱摄影的老伴,每年都会报名参加由专业摄影师带队指导的“摄影旅行团”,“摄影团与普通旅游团走的线路不一样,常常是起早贪黑,比如凌晨三四点起床去拍日出,拍完回到住处吃个早饭,出去接着拍。”这样的摄影旅行,赵阿姨和老伴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短短两三年,他们跟随着“摄影旅行团”走过大江南北,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新疆的胡杨林、云南的梅里雪山等美景都定格在了他们的相机中。

  此后,赵阿姨和老伴开始与一帮摄友一起自己选择线路去摄影采风。有一次,他们特意赶在苗族的“姊妹节”那天到达贵州黔东南,“那天,苗族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参加游行,耳边都是苗族女子头上的银饰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太壮观了!”去年12月,一行十多位摄友又去了哈尔滨的雪乡拍雾凇,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赵阿姨和老伴在雪地里,用相机记录天边的落日一点一点地落下……

  “是摄影逼着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赵阿姨笑着说,是摄影逼着她每次去外地采风前了解目的地的人文和风俗;是摄影逼着她学电脑,学修图软件;也是摄影逼着她玩转手机,学会随手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朋友圈与摄友分享。

  “有人形容人的头脑就像一个空房子,只有多学一点东西,才能把这个空房子塞满。”赵阿姨说,摄影让她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让她有更多的兴趣去学其他东西,比如两年前,她开始学钢琴;又比如去年11月开始,她加入了学油画的队伍。

  临窗的座位上,傍晚的阳光柔和地洒进来,赵阿姨望着窗外很期待地说:“过段时间,就可以去拍银杏了。”被问及是否会一直拍下去?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那是肯定的!以后如果走不动了,我还可以在家里的阳台上拍花草。”

      2

  “走T台让我有了精神寄托”

  陶世容 63岁 退休后开始学时装模特

  63岁的陶世容身姿挺拔,目光有神,走起路来步伐矫健,颇有点专业模特的范儿,“这都是时装表演班带给我的变化。”他说。

  原籍湖南,在大庆工作的他,退休后和夫人一起回到了老家宁波。原本想学学电脑,却意外地走上T台,当起了模特。

  “我们一个班有54名学员,而男学员只有两人。”本着不给班级拖后腿的决心,陶世容学得特卖力。“模特在T台上的一举一动看似简单随意,其实不然。就拿简单的形体训练来说,为了让身姿挺拔,老师训练我们‘站墙’,必须背部紧贴墙壁,膝盖并拢。”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起初陶世容没站几分钟就感到腰腿发麻。还有回头摆造型那一下,男模的动作必须干净利落,阳刚有力,“没有一点身体基础,容易扭伤脖子”。

  重拾同学情谊,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也是陶世容喜爱时装表演班的原因。“记得上学期准备汇报表演,同学们都像年轻人似的憋着一口气,不想让自己的节目输给其他专业。”晚上学校关门,同学们就想着法子到处找场地,最终在月湖盛园一家饭店附近找到一小块空地,主动“加班加点”。“一位班委还请来外援———宁波‘晚霞艺术团’时装表演队的老师手把手指点。每次排练完,大家都一身汗,但谁都没有怨言。”陶世容说。演出时,台下掌声热烈,就像给每个人都打了一枚强心针。

  陶世容一直记得老年大学大门口的标语“跨进校门就年轻”,“我觉得在艺术熏陶下,我们走出校门会更年轻。”在他看来,不管学什么门类,艺术都能让人的精神有了牵挂,得到寄托,“年轻的力量也正来源于此”。

        3

                      “舞蹈让我找回了青春”

    朱德意 60 退休后开始学舞蹈

  每天早上5点,朱德意就开始在自家小阁楼上进行舞蹈练习,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揣摩在晚霞艺术团舞蹈队训练时学的新动作……今年60岁的她并非舞蹈科班出身,最初接触舞蹈,“那还是戴红领巾的时候,在学校学过一点舞蹈。”朱德意笑着说,从此,舞蹈就成了一个美丽的梦,一直留在她心里。

  圆这个梦,一直到她退休才实现。起先,她加入了海曙区西门街道的红绸舞艺术团,凭借着不断努力,当上了红绸舞艺术团副团长,之后她又成为了西门街道排舞队的队长,虽然街道里自娱自乐式的排舞练习让她的退休生活充实了不少,但她并不满足于此。2008年,朱德意加入了她向往已久的宁波市老年活动中心晚霞艺术团舞蹈队,为寻求专业的舞蹈培训迈出了第一步。在那里,朱德意第一次接触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舞蹈教材,并开始进行专业的舞蹈基本功训练。

  “刚开始进入舞蹈队的时候,因为我的基础很薄弱”,“压力很大,一心想尽快跟上(大家)”,为此,朱德意不但在舞蹈队的训练中认真学,用手机把队长和队员们跳的精彩段落录下来,回家一遍遍模仿,而且还在自家的阁楼上专门腾出了一间练舞房用来训练,“我让老公在墙上装了镜子,还用楼梯的扶手作为练舞的把杆。”这个改装的练舞房,让朱德意很满意,一有空,她就呆在练舞房专注地练舞,“每次最起码练45分钟,每天早上的练习基本上不落下”。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意成为了舞蹈队的骨干。

  6年来,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每周2次舞蹈队的固定训练,朱德意都坚持参加。而做到这些,不仅仅是朱德意的执着,还有她家人的全力支持。“老公、女儿、女婿都很支持我。”她笑着说,每次她随舞蹈队参加演出或比赛,都被家人视为是家里“最大”的一件事,家务、照顾外甥女等事都由家人包揽,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舞蹈让我找回了青春,每次一上台,就感觉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朱德意说,跳舞锻炼了她的身体,也让她结识了舞蹈队里一帮互帮互助的好姐妹。而更重要的是,跟随舞蹈队登上省、市各类演出舞台,尤其是今年,舞蹈队先夺得了全国老年舞蹈大赛金奖,后又登上了央视综艺频道(CCTV-3)《舞蹈世界》的舞台,让朱德意不仅骄傲,而且开阔了视野。朱德意说她会一直跳下去,直到跳不动为止。

      4

                     “诗社的气氛特别好”

  张国栋 70岁 学写诗词已有6年

  “每年的4月、5月及10月、11月,我们老年大学诗词班都会外出采风,吟咏诗歌,找寻灵感。”说完,70岁的张国栋特意向记者强调,“因为前一个季节春暖花开,后一个季节秋高气爽。这样写富有诗意。”

  张国栋对诗词痴迷,尤其是对格律诗。“有一次,我老伴身体不舒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盐水,我一边陪她,一边看有关诗词写作的书《诗韵合璧》。”见他这么入神,一旁的护士长饶有兴致地和张国栋聊了起来,最后还请他给服务中心写了首七律诗,贴在了注射室的墙壁上。

  张国栋很忙,除了是诗词班的学员,他还是宁波老年大学诗社副社长兼诗社《枫林》杂志执行主编。“因为写诗,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平时还常常给各种杂志、老年报投稿。”张国栋忙得充实,忙得快乐。

  据张国栋回忆,六年前诗词班在学校里算不上热门,“甚至有些乏人问津”,但他却毫不犹豫报了名。个中缘由还得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从初二到高三我一直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我的记忆力不错,爱背唐诗宋词。”张国栋说,那时候他就为古诗词凝练的表达和无限的意境所深深折服,“简简单单几个字,不仅描绘了大好的自然风光,还包含了人生哲理,给人遐想,又仿佛身临其境。”只可惜,埋藏在心中的“诗歌梦”,因为生活的种种原因,直到“乡音无改鬓毛衰”之时才得以慢慢发芽。

  一旦发芽,几十年对诗词的喜爱便成了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然后知不足。”张国栋说,“还记得1963年的一天,我看完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写了首‘诗’———晚上放电影,三打白骨精,一个不小心,后门贼走进,冷饭偷干净,叫人真伤心。现在回想起来,这哪叫诗啊,只能称作顺口溜吧。”于是,他从诗词基础班学起,到提高班,再到专修班,渐渐摸出了门道,“格律诗讲求押韵、平仄和对仗”。有时候,夜里老伴睡下,他就安静地看书,上网查资料,找灵感,将写诗视作“修行”。

  诗社的气氛特别好,“我们有个QQ群用来同学之间交流切磋。例如某位同学以词牌名‘渔家傲’创作,其他同学便可在此唱和。最后摘录在《枫林》杂志里。”张国栋说,如今,每每看到新闻,诗社的同学们还会写诗抒情感怀,“我们是诗意地搭上了时代的脉搏”!

  “艺术养老,重在养心”

  我市的各级老年大学很受市民欢迎,本报曾经发过一张老年人为报名上市老年大学而漏夜排队的照片,反响较大,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年人对各类课程学习包括文艺培训的渴望心情。

  市老年大学教务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代完全不同的老年人,一代不像老人的老年人,精神寄托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的需求。“许多老人不认为退休就意味着单调、枯燥的生活。相比上一辈的老人,现在的老人更会享受生活,他们会到处旅游、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去深造某一方面的技能。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艺术养老重在养心。”她说,退休老年人通过学习艺术类课程,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班级、社团这一社交平台,舒缓寂寞带来的压力。另外,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方面,老年人文艺团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市老年活动中心,也有很多展现“夕阳之美”的文艺团体。据市老年活动中心文艺部负责人杜平介绍,该中心的艺术团队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舞蹈队、歌队、时装队组成的倾向于专业化的晚霞艺术团;另一部分则是大众化的自娱自乐团队,包括健身舞、拉丁舞、甬剧、越剧、京剧等。“来参加的老年人很多,像歌友俱乐部吸引了600多位老人参加。”在杜平看来,这些团队无论是专业化的,还是大众化的,让老年人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才是最大的意义。

  此外,在市文联的各个文艺家协会里,老年人也占了很大的份额。“市女摄影家协会目前有近百名会员,老年会员占了三分之一。”市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平平介绍说,这些老年摄影爱好者的积极性很高,每次协会组织去温州等宁波周边地区进行采风活动,她们都很活跃,“有一些老年会员热衷于参加各类摄影比赛,有些省内的比赛她们还自己开车过去,也有一些会员喜欢到处去采风,然后将作品在朋友圈里炫,多少开心啦!”陈平平认为,培养摄影等艺术爱好不仅能让老年人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且能加强他们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使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变得更为广泛,“比如,学摄影会延伸到学会用电脑、学习图片制作等”,这些对于老年人而言,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并且充满美的享受。

  据了解,我市的老年教育机构主要有市老干部局主办的市老年大学及各县(市)区老干部局主办的各级老年大学和由教育局主管的宁波电大老年教育中心,另外还有各社区组织的社区教育机构等。但事实上,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上万人激增,现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据悉,我市在年内将出台终身教育法规,里面涉及老年教育内容,今后老年教育将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由教育系统牵头主管,相信不久的将来,老年教育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期,会形成一个多渠道兴办老年教育机构的局面,届时相信入学难问题会得到很大缓解。

                                                         

                                             记者 张磊杰 金晓

                                         (2014年97 宁波晚报 A04、A05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