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研究
此文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一次老年
教育理论研讨会科研成果入选奖
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现代老人的作用的研究和思考
宁波老年大学 刘雯佳
【内容概要】培养现代老人是老年大学的办学目标之一,也是当代社会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事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现代老人方面也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的育人和引领作用,是老年教育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现代老人 文化 提升
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可以推动教学、文化可以提升素质、文化可以形成约束力。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主任罗兰·巴特曾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文化对于普通学校尚且如此,对老年大学来说更为重要。如果说围墙围起来的是一座有形的校舍,文化搭建起的就是一座无形的校园,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是它的熏陶和培养对象。学校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决不可忽视文化建设,尤其是当下,我们国家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掘文化的内在力量,推动老年大学事业发展的车轮已在浩然前行。
现代老人,重要的是思想现代、作风现代、精神面貌现代,能继承优秀传统,也能接纳时尚新风,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还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宁波老年大学曾在2009年开展了“宁波老年大学学员形象大讨论”活动,并最终提炼出“我好学、我健康、我文明、我时尚”的学员形象主题词。这里的时尚不仅仅是指大方得体的装扮、仪表,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和观念。而“好学、健康、文明、时尚”的定义,从某种层面来说,与现代老人的形象非常吻合、贴切,也体现了现代老年人应具备的积极进取、健康文明、与时俱进、大气时尚的精神风貌。
从本质上说,培养现代老人也是老年大学的办学目的之一,通过教育培养现代老人也是老年大学区别与其他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特性。让老年人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为社会所淘汰,学校授予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在技术上融入社会,而学校培育的校园文化则更多地能够在实践中为他们搭建平台,在心理上为他们树立自信,为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和活动铺设道路。
一、校园文化在培养现代老人方面的功能
当今社会,老年人退休后上老年大学已经形成一种风尚,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但不是所有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都具备了现代老人的素质,尤其是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在他们的意识中,也尚未形成对现代老人的正确理解和追求。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是,老年大学在培养这些老年人时,不能像基础教育那样,给予他们太多的硬性规定和严厉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引导和育人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传达的先进文化理念,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并内化为形成一种心理自觉,逐渐在言行举止各个方面都向现代化靠拢。具体来说,可以将校园文化对老年学员的熏陶和培养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校园文化是一条软性的道德准绳,它孕育着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信条。比方学校的校风、校训,宣传口号和标语等,它们为学员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地指导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集体目标上来,因而深刻地影响着学员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在这种主流导向的影响下,老年学员能够自觉地以这种文化导向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从中获得肯定和精神力量。
2.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力量在于将全校上下凝聚成一股绳,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和发展,它能激发学员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对于学员产生较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使每个学员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
3.激励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给予人以积极的力量,使其身在其中并受其影响,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思想的提升、精神的愉悦。校园中凸现出来的榜样是这个特定的文化区间内涌现出来的正面典型。他们集中地反映出学员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行为方式。校园榜样真实贴近他们的生活,其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是校园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对于弘扬正气、优化校风、弘扬校园精神、推动学员效仿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才的集中地,这些优秀的老年人才聚集到一起,可以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汇集后,形成先进的文化,通过老年大学这一平台进行传播,从而在校园乃至社会上形成影响,也能够影响其他的学员,带动、激励其他学员共同进步。
4.品质优化功能。研究表明,学员的认识是在长期模仿,进而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改变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围正是他们模仿的“蓝本”。与此同时,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员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并获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现代老人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一种好的文化带给人的是积极、正面的能量,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则带能够把文化的积极影响面最大化,一个好的文化体制、制度则是文化能够积极、持续地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大到整个社会文化建设,小到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相通的道理。
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养老的主阵地,老年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老年人提供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而这些文化理念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都为全面培养和提升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奠定了基础。
这些年来,各地老年大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也逐步具备了更好的条件去开展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方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培养现代老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这些现代老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为我们的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构建了多元化文化阵地,熏陶了老年人的文化素养
广义的来说,老年大学就是老年人的文化家园,有足够多的老年大学,本身就是培养现代老人的一种支持和重要渠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现代老人的一大精神追求,让他们有地方可学、有内容可乐、有渠道可为,是实现他们进步和追求的基础。目前,宁波市共建老年大学12所,截止2013年底,共招收学员30846名。虽然对于100多万的庞大老年人群体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当这些老年大学与街道、社区等基层文化阵地有效衔接,不断向基层拓展,也可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他们可以在这里拓宽知识的视野,掌握实用的技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化阵地主要还是狭义上的,更多的指校园内部的具体文化设施和载体,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要在建设好的文化礼堂、报告厅、展示厅、宣传橱窗等硬件设施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站、报刊、杂志、报告会等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为了让老同志能够与时俱进,思想常新,各地老年大学积极打造老年文化宣传的新阵地、新平台,充分发挥舆论媒介的导向作用,如学校的校园网、教育科研杂志、工作通讯、校报等等,经常性的发布及时信息,传达各项重要精神,充分运用好主题学习会、报告会、老年讲坛等多种方式,组织好各类主题的学习。让老同志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引导老同志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
2.搭建了丰富的展示平台,展示了现代老人风采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老年大学每年都举办主题性文化活动。吸引众多跃跃欲试的老年学员参与其中,他们也确实在活动中展现了学习的成果,收获了各界的肯定。以宁波江东老年大学为例,他们每年都会通过一个主题,或一个重大的节庆活动开展一系列深受老年人喜欢的活动,并结合每年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让老年学员在校园里不仅学习知识,更能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仅2013年就开展了“中国梦 我行动”系列活动:组织了读书与论谈班“漫谈中国梦”;在老人节期间进行“中国梦 夕阳情”文艺汇演;组织摄影专业率先举办“中国梦 多彩梦”作品展,展出140幅师生作品,吸引近3000名学员参观;戏曲学科承办“圆我戏曲梦”专场演出2场,参与师生达600多人次,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学习成果……全校上下始终沉浸 在欢乐欢庆的氛围中,高扬爱国爱校的主旋律。活动不仅有舞蹈、戏曲、音乐等表演,还有包括书画、摄影等的多类展出,满足了不同喜好、不同特长学员的需求。在校内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江东老年大学也积极与社会合作,资源共享,把活动从校内开展到校外,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他们与行知实验小学、朝晖实验学校、仇毕小学等开展“老少同乐 放飞梦想”活动;参与区关工委组织的“老少齐携手 同追中国梦”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关心下一代活动紧密结合,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发扬老年人对青少年的关爱。
3.培育了众多老年文化骨干力量,活跃了基层老年文化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活动的开展经常需要广大学员的参与,尤其是一些文艺骨干学员、文艺积极分子等,他们的许多不仅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基层老年文化的内在推力。许多老年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十分注重挖掘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例如许多学校都积极成立和发展各类社团、艺术队、学委会(学员联合会)等学员组织力量,让那些学有所长、成绩突出的老年人留下来,形成储备,成为老年文化骨干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譬如鄞州老年大学,为吸纳学员中的文化人才,建立了“骨干人才库”,学校定期为骨干人才提供交流培训,搭建展示平台,还根据需求鼓励他们助跑社区文化团队,推动社会文化养老。
各校的老年文化骨干力量是老年文化的人才,也曾经是各行业的能手。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老年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他们经常会参加市、区各类公益慈善演出,组织参加甚至承办一些文艺演出,赴敬老院、福利院、山村、基层等地送去各类文艺节目,为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例如慈溪老年大学重阳节组织学员艺术团,赴城区社会福利院开展义演活动,受到福利院老人们的热烈欢迎。有的还参加各类比赛并获得了一系列奖项和专家、业界的认可。如宁波老年大学艺术团的舞蹈《蝶之恋》先后在全国第二届老年大学文艺汇演和全国第二届老龄委文艺汇演中分别获得金奖,并成为了艺术团参与各类文艺演出的经典保留节目。
4.营造浓厚的老年志愿服务文化树立了老年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志愿服务文化的推广和常态化发展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助推力。老年大学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也应重视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和推广,注重在哺育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要利用文化的形式提升了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让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行列中,发挥才能、服务社会,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这也是成为现代老人的内在要求。
在这个方面,各县市区老年大学也作了许多工作,海曙老年大学成立文化义工小分队已有两年,他们坚持“旨在服务、乐在奉献”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群众文化活动。江东老年大学则曾开展了四年志愿者助学活动,还组织了7名工作人员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过马路,传递文明风尚等等。相对而言,宁波老年大学的志愿服务工作更加系统、全面,社会影响力更大。宁波老年大学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由文艺志愿者分队、文化志愿者分队、班级管理志愿者分队和安全管理志愿者分队等四支队伍总合而成,成立6年来,已有1万多人次参与了活动,为校内外的艺术活动、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和安全服务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成为了我市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13年还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尤其是天一阁文化志愿者队伍,是由宁波老年大学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社会的一个代表。
这支队伍由80多名老年人组成,以宣传宁波文化为宗旨,参与天一阁博物馆的咨询、讲解、管理、服务等工作。他们都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资料,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都是跟随专业导游讲解自学,边听边记,有些还自己去书店、网上找资料进行学习,逐步胜任了各自岗位,并得到了相关单位和游客的高度认可。其中一名叫郑枫的志愿者还被评为了宁波市优秀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做出了成绩,收获了知识,这也体现了志愿服务文化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对培养现代老人的重要意义。
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多方面的、开放性的,它源自校园,却可以发散、辐射至整个社会,而最终的受益者是老年学员,受益面是社会。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学员的文明程度,也是校园文化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培养新时代的现代老人,是老龄化发展的社会需求,也是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的自我需求,是社会趋势和个人发展的高度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站在这一高度,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肩负使命,且大有可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宁波老年大学宣传处人员)